中證網
返回首頁

車企參與PE/VC熱情高 打造上下游產業(yè)鏈朋友圈

韓忠楠 證券時報

  證券時報記者 韓忠楠

  今年以來,汽車企業(yè)進軍PE(股權投資)、VC(風險投資)的動作頻頻。

  日前,廣汽集團召開董事會,通過了子公司廣汽資本設立新能源產業(yè)投資基金的議案。同時,集團還計劃向廣汽資本增資3億元,用于設立該產業(yè)基金。

  幾乎在同一時間,上汽集團也公告,為深化在新能源及智能網聯領域的布局,公司擬向青島上汽創(chuàng)新升級產業(yè)股權投資基金合伙企業(yè)(有限合伙)追加認繳出資75億元。

  資金雄厚的傳統車企紛紛搞起了產業(yè)投資,新造車企業(yè)也不甘示弱。2022年以來,蔚來、小鵬汽車、理想汽車集體在VC圈集結,紛紛成立了投資公司,并設立VC基金。

  梳理車企的投資布局,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發(fā)現,多數車企的投資均是圍繞著汽車產業(yè)鏈上下游展開,也有不少車企將投資版圖擴張至能源、科技等領域。這其中,新能源、自動駕駛、激光雷達、芯片等細分板塊,是最火熱的方向。

  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chuàng)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盤和林告訴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當前汽車行業(yè)處于大變革階段,市場格局、企業(yè)份額隨時會重新洗牌,無論是傳統車企還是新造車企業(yè)都危機感十足,加大對外投資,有利于強化企業(yè)在產業(yè)鏈上的布局,分其風險。未來,車企入局PE、VC圈的趨勢會越來越強。

  搶占新賽道機遇

  2022年是車企集中進軍PE、VC投資圈的大年。

  1月,長安汽車公告,擬認繳出資3億元,與中國長安、南方資產、兩山產業(yè)、安和資本共同投資設立私募股權投資基金。

  據了解,該基金將主要圍繞智能網聯汽車核心前瞻領域進行投資,兼顧動力電池、底盤電控等領域。

  對于設立此基金的目的,長安汽車表示,可以助力公司在汽車產業(yè)轉型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延伸產業(yè)鏈,以服務公司產業(yè)發(fā)展和改革創(chuàng)新。

  今年4月,廣汽集團旗下的資本運營及投融資平臺——廣汽資本與越秀產業(yè)基金正式簽訂戰(zhàn)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同發(fā)起設立廣祺越秀新能源產業(yè)投資基金,圍繞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yè)鏈進行投資布局。5月,廣汽集團向子公司廣汽資本增資3億元,以支持上述新能源汽車產業(yè)投資基金的設立。

  幾乎在同一時間,上汽集團公告,公司擬向青島上汽創(chuàng)新升級產業(yè)股權投資基金合伙企業(yè)(有限合伙)追加認繳出資75億元。

  公開信息顯示,該基金聚焦的投資領域為汽車產業(yè)鏈及其相關領域,包括但不限于新能源、智能網聯、共享化、智能制造、新材料等方向;鹱芳诱J繳出資后的出資總額為135.50億元,其中上汽集團認繳出資135億元,持有其99.63%份額。

  而在億華通、芯擎科技、清陶能源、速騰聚創(chuàng)、松元電子等公司的背后,也可以追溯到一汽集團和北汽產投的身影。這些公司的主營業(yè)務覆蓋了鋰電池、氫能源、芯片、激光雷達等領域,幾乎涵蓋了目前汽車產業(yè)內最熱門的賽道。

  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注意到,近年來,手握重金的大型汽車集團集體進軍PE、VC圈,包括一汽集團、東風公司、長安汽車、上汽集團、廣汽集團、北汽集團、長城汽車、吉利汽車、比亞迪等在內的車企,均圍繞產業(yè)鏈上下游進行了投資部署。

  以廣汽資本為例,過去幾年間,其在汽車“新四化”領域的投資約占整體投資額85%。其中,芯片及智能網聯領域、新能源電池領域投資金額各占約50%,投資項目累計56個。

  一汽產業(yè)基金投資經理盧超告訴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車企入局投資圈,首要目的是為了保證技術的先進性,優(yōu)先搶占新賽道。

  “目前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所需要的技術已不同于車企原有的技術體系,車企通過自主研發(fā)和資本投資等多種方式共同推進,有利于車企保證技術的先進性,同時也可對前瞻賽道進行提前布局!北R超認為,車企通過產投結合的模式,對供應鏈企業(yè)進行投資,既可促進被投企業(yè)發(fā)展,也可通過產業(yè)合作獲得資本市場溢價的收益。

  梳理國內主流汽車集團2021年報,多家車企投資收益取得增長。其中,上汽集團2021年投資收益272億元,同比增長30%;廣汽集團2021年投資收益118億元,同比增長19%。

  業(yè)內人士判斷,車企通過投資的方式獲得收益上的增長并非核心目的。盤和林告訴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當前汽車產業(yè)正處于變革期,除了新能源汽車,未來還有自動駕駛、智能網聯汽車、氫能源等領域需要車企投入布局。對于企業(yè)而言,進行廣泛的汽車類科技公司投資,可以降低自身技術被淘汰的風險,甚至能夠為傳統汽車企業(yè)轉型提供出口。

  事實上,通過投資的方式對前瞻技術進行布局,不僅是傳統車企所青睞的方式,也是新造車企業(yè)特別看重的途徑。

  今年3月,理想汽車成立了重慶車之轅創(chuàng)業(yè)投資有限公司,該公司經營范圍包含創(chuàng)業(yè)投資等。公開信息顯示,在成立這家公司之前,理想汽車并未以創(chuàng)投基金的方式展開投資。但從2017年開始,理想汽車就通過北京車和家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投資了多家與新能源汽車相關的企業(yè),涵蓋出行、新能源、科技等領域。

  同樣較早在VC圈大展拳腳的還有蔚來,公開信息顯示,2016年,由蔚來、紅杉資本、高瓴資本等共同設立了蔚來資本,該公司定位于市場化的私募股權投資機構,投資方向包括新能源汽車、自動駕駛及出行服務等。首汽約車、嘀嗒出行、Momenta、云快充、黑芝麻智能等公司均由蔚來資本領投或參投。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蔚來資本投資的項目已近50個。

  今年3月,小鵬汽車也牽頭設立了VC基金——星航資本,并宣布完成首期美元基金首輪關賬,募資金額超2億美元。自此,“蔚小理”3家造車新勢力已在VC圈集結。

  此外,百度、小米等剛剛正式入局造車的互聯網巨頭,也專門成立了圍繞新能源汽車產業(yè)的創(chuàng)投基金。

  芯片成投資熱點

  除了搶占具有前瞻性的賽道,穩(wěn)定供應鏈、保障公司在產業(yè)內的核心地位,也是車企深入投資一線的核心目的。

  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梳理了多家車企的投資案例,發(fā)現主要投資領域均是圍繞著汽車產業(yè)鏈展開的,包括但不限于新能源、智能網聯、共享化、智能制造、新材料等方向。

  近年來,汽車產業(yè)變革的速度越來越快,多數企業(yè)均圍繞高階自動駕駛板塊發(fā)力。但芯片供應緊張、動力電池原材料價格高企,卻在短期內掣肘了部分企業(yè)的轉型步伐。

  有鑒于此,多數車企將投資重點逐漸落子在動力電池原材料和芯片板塊。其中,芯片成為了部分車企發(fā)力的重點。

  廣汽集團2021年報顯示,報告期內公司主要圍繞著芯片、智能網聯、新能源三大方向加強投資布局。其中,廣汽部件與株洲中車時代半導體公司合資設立企業(yè),推動IGBT領域自主技術研發(fā)和產業(yè)化應用;廣汽資本完成了對地平線、粵芯半導體、長鑫存儲等企業(yè)的投資,以推動產業(yè)鏈補鏈強鏈。

  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注意到,自2021年起,國產芯片公司——地平線吸引了多家車企的投資,幾乎成為了目前車載芯片領域最炙手可熱的明星企業(yè),包括上汽、東風、廣汽、奇瑞汽車、長城汽車、比亞迪等在內的車企,均或多或少地參與了地平線的投資。這些公司既是地平線的投資方,也是深度合作伙伴。

  對于投資地平線,長城汽車表示,隨著汽車智能化的發(fā)展,芯片對于汽車產業(yè)的重要性日益凸顯。戰(zhàn)略投資地平線,更有利于將長城汽車在智能化領域的技術積淀與地平線的汽車智能芯片、算法相結合,加速推進長城汽車在芯片產業(yè)的探索。

  顯然,在芯片緊缺的背景下,通過投資的方式,車企可以綁定芯片企業(yè),穩(wěn)定其供應鏈。同時,加強對國產芯片公司的扶持,也利于車企抵抗不可控的風險。

  盤和林認為,當前汽車上游資源價格高企,中下游汽車企業(yè)受到上游供應鏈的影響較大,所以車企希望通過投資的方式豐富自己的供應鏈體系,甚至企業(yè)本身也深度介入產業(yè)上游。

  這其中,比亞迪提供了不少深度布局產業(yè)上游資源的案例。公開信息顯示,在比亞迪的21個投資項目中,6個項目均與芯片相關。而上汽集團也曾在投資者互動平臺透露,在芯片領域,公司已投包括地平線、黑芝麻等在內的十幾家國內頭部芯片公司。

  盧超告訴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在目前的形勢下,包括芯片、電池等在內的汽車核心零部件都存在供應風險,所以車企通過投資或者合資的形式,可以最大化地保證零部件的供應安全。

  今年3月,國產芯片公司芯擎科技就獲得了來自一汽集團的數億元戰(zhàn)略投資。一汽集團透露,一汽與該公司將在車規(guī)級、高算力芯片領域展開合作,提升一汽集團旗下品牌在智能座艙、自動駕駛等領域的自主創(chuàng)新,共同推進國產汽車芯片發(fā)展。

  由此可見,車企之所以“重倉”芯片企業(yè),也與公司對于自動駕駛、車聯網板塊的長期布局有關。

  得益于此,以經緯恒潤、星河智聯、禾多科技、Momenta、小馬智行、文遠知行為代表的自動駕駛公司,也是車企投資的焦點。這其中,部分公司在各類產業(yè)資本的助推下,已成功IPO上市。

  盧超認為,產投融合的模式,可以使得主機廠與供應鏈結合得更加緊密,通過資本合作促進產業(yè)協同,通過產品應用推進供應商的資本收益,雙方均可在合作中取得相應的經濟收益和行業(yè)影響力。

  投資收益亮眼

  “我們在看項目時經常會遇到其他車企,傳統車企的投資偏好大同小異,大家關注的板塊和領域沒有本質區(qū)別!北R超向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透露,就投資風格而言,央企和國企一般投資偏穩(wěn)健,看重“穩(wěn)中帶新”。

  造車新勢力和民營車企布局更加廣泛,按賽道布局,不在意“一城一地”得失,更在意賽道突圍。不過,與傳統車企不同的是,由于多數新造車企業(yè)剛剛起步,其投資往往是為了更好地綁定供應鏈資源。

  盤和林認為,大型傳統車企向產業(yè)鏈上下游投資多數是從技術轉型的需求出發(fā),以加速從傳統車企向科技型企業(yè)的轉型,實現業(yè)務的多元化;而以“蔚小理”為代表的新造車企業(yè)進軍VC圈,則多是從供應鏈的角度出發(fā),更多的是為了保供需求。

  盡管投資的目的各有不同,但多數車企仍在對外投資過程中獲得了可觀的回報。

  上汽集團在2021年報中重點提及了公司的對外投資情況。公告顯示,上汽集團的投資業(yè)務主要圍繞“新四化”產業(yè)鏈上下游進行投資,僅2021年,就有信安世紀、京東物流、長遠鋰科、珠海冠宇、中自科技、巨一科技、東芯股份、光庭信息等8家被投企業(yè)成功上市。

  這些公司的上市,為上汽集團帶來了可觀的收益。相關統計顯示,在2022年第一季度A股投資收益最高的20家上市公司中,上汽集團位列13名,是入圍的汽車公司之首,報告期內總投資收益為58.19億元。

  北汽集團也透露,旗下的北汽產投截至2021年底已累計投資項目150余個,總投資金額約100億元。其中,60%以上的項目均聚焦于新能源和智能化領域。

  據悉,目前北汽產投已累計退出項目40余個,投資后成功上市企業(yè)15家,正在接受上市輔導或有明確上市計劃的企業(yè)有17家,入圍國家級或地方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è)榜單的近30家。這些投資項目,既為北汽帶來了戰(zhàn)略上的協同,也增加了財務上的收益。

  實際上,車企的對外投資除了能帶來直觀的利潤回報,也可能對公司的業(yè)務進行有效地補充和提振。

  日前,小鵬汽車董事長、CEO何小鵬就在公司一季度電話會中提及,小鵬汽車參投的飛行汽車公司研發(fā)進展順利,其最新的產品設計是一款可支持陸地行駛和天空飛行的兩人座飛行汽車。

  據悉,因小鵬汽車對飛行汽車板塊的提前布局,資本市場也予以了足夠的關注。據摩根士丹利預測,2040年,全球城市空中交通市場市場規(guī)模將達到1萬億美元。這或將為小鵬汽車打開新的市場增長空間。

  不過,投資的回報往往與風險并存。例如,福特汽車公布的2022年一季度財報顯示,公司報告期內調整后息稅前利潤為23億美元,但凈利虧損31億元。對于虧損原因,福特汽車稱公司由于持有Rivian的市值在一季度縮水,導致公司在當季整體凈虧損。

  “金融行業(yè)的利潤比制造業(yè)高很多,這個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但是那些自身仍然需要靠融資維持運營的車企進行二次投資,可能會把投資圈搞得比較復雜。”江西新能源科技職業(yè)學院新能源汽車技術研究院院長張翔向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表示,這是不太好的現象。

  張翔提醒,造車新勢力自身的資金壓力和生存壓力比較大,在投資時通常會選擇回報率比較高的項目和產品,但這種項目往往伴隨著比較高的風險,且投資回報的周期也可能比較長。在他看來,車企的主業(yè)是造車,建議相關企業(yè)還是應該圍繞著自身的主業(yè)進行深耕。

  大勢所趨

  業(yè)內人士普遍認為,隨著汽車產業(yè)變革的加速,車企進軍PE、VC的趨勢將越來越普遍。盧超告訴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車企在產業(yè)領域做到一定的深度后,一定會向上游延伸。通過資本的力量加上自身研發(fā)的能力,二者相輔相成,可以形成更好的合力。

  據盧超介紹,實際上,車企投資的方式不限于PE、VC,收購、兼并重組等形式都是車企常采用的手段。

  “車企通過PE、VC的方式,可以更早期地鎖定企業(yè),并且更早地對所投資的企業(yè)進行深入了解,未來可靈活變現。整體上車企作為資本方的模式,一定是利大于弊的。這種操作在歐美的大型汽車企業(yè)當中已非常常見,只不過通常采取直投的方式。”盧超指出,目前國內的多數主機廠主要采取直投和基金兩種形式來進行投資,偏重戰(zhàn)略性的一般通過直投,偏重產融結合的一般通過基金來進行操作。

  此外,對于偏早期的項目,車企也是樂于通過基金的形式進行投資,可以有效地分散風險。在盧超看來,在不久的未來,車企化身戰(zhàn)略投資人會越來越普遍。

  盤和林認為,當前的汽車行業(yè)在大變革階段,市場格局、企業(yè)的份額都將重新洗牌,車企加大對外投資,是危機感的一種體現,可以通過豐富的投資來降低自身面臨的多重風險,未來這種趨勢一定會越來越強。

  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注意到,目前多數車企均將投資作為其業(yè)務板塊的重點,并將其視為搶抓產業(yè)變革機遇的核心途徑。

  小鵬汽車副董事長、總裁顧宏地就曾公開表示,未來智能電動汽車和出行科技領域的變革是一個巨大的顛覆性的投資機會。小鵬汽車不僅要在技術和產品上持續(xù)創(chuàng)新,更要通過全球視野和行業(yè)前沿的優(yōu)勢,及早洞察變革背后的底層邏輯。因此,公司將與星航資本的合作,以市場化的獨立運作和前瞻性思維,推動未來出行大生態(tài)的加速變革。

  蔚來資本管理合伙人朱巖也曾多次強調,蔚來資本并非蔚來的戰(zhàn)略投資部,而是一只深耕產業(yè)、獨立專業(yè)的投資基金。在他看來,未來汽車行業(yè)是聯盟式競爭,包括車企、互聯網巨頭、新創(chuàng)技術公司和資本,而蔚來資本的初衷就是要通過資本鏈接產業(yè),搭建一個讓大家都受益的“朋友圈”。

中證網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證券報、中證網。中國證券報·中證網與作品作者聯合聲明,任何組織未經中國證券報、中證網以及作者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