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因城施策祭樓市“新八條” 二線城市調控全面升溫
一度因學區(qū)房過熱而引發(fā)關注的合肥,忽然升級樓市調控政策。4月5日晚間,合肥市發(fā)布的《關于進一步促進我市房地產市場平穩(wěn)健康發(fā)展的通知》(下稱《通知》),涉及學位制調整、二手房限購、熱點樓盤“搖號+限售”等八條政策,這也成為合肥版的“史上最嚴調控”。
《通知》指出,在執(zhí)行合肥市現(xiàn)行義務教育招生入學政策基礎上,實行同一套住房,6年內只能享有學區(qū)內小學1個學位,3年內只能享有學區(qū)內初中1個學位。
同時,限制合肥市2套住房以上的戶籍家庭認購二手房;暫停企業(yè)購房資格;將司法拍賣房納入限購范圍。這些做法既有較強的針對性,也修補了原有的政策漏洞。
合肥新政頗受外界關注,因其既體現(xiàn)了因城施策的個案價值,又具有一定的普遍意義。
近幾個月來,針對部分區(qū)域的市場異動,監(jiān)管層頻繁對樓市調控。在去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連續(xù)提及后,“大城市住房突出問題”成為今年政策的重點之一。
作為一個東部二線城市,合肥樓市的升溫,被認為是供應不足、學區(qū)房周期、人才新政刺激、炒作氛圍濃厚等多個因素疊加的結果。有分析人士認為,隨著一線城市在年初啟動樓市調控并產生效果,市場熱點正在向二線城市轉移,合肥正是表現(xiàn)活躍的二線城市之一。
在調控路徑和調控手段上,二線城市均緊隨一線城市。在合肥此次新政之前,武漢、西安、成都、南京等城市已經陸續(xù)出手調控。其中,部分二線城市的一些條款,力度甚至超過了一線城市。
合肥樓市異動始末
合肥樓市的異動,從去年四季度就已出現(xiàn)。合肥當?shù)胤科笕耸肯?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在合肥濱湖、高新區(qū)等熱點區(qū)域,通過各種手段炒作房價的現(xiàn)象屢有發(fā)生,其中包括捂盤惜售、經營貸入市、散播恐慌情緒等。受此影響,部分樓盤的價格快速上漲,一些人通過倒賣房號獲利。
在此之前,合肥房價已維持3年多的平穩(wěn)。一些購房者認為,隨著上海、南京、蘇州等長三角城市房價上漲,作為安徽省“單核城市”的合肥,很可能緊隨其后,并進入一個新的上漲周期。
進入2021年,隨著學區(qū)房周期到來,恐慌情緒蔓延至合肥政務區(qū)等熱點學區(qū)。前述人士表示,除了占學位外,購房者還帶著資產保值的訴求,提前入手學區(qū)房,這也導致學區(qū)房供需關系驟然緊張。他表示,在一些熱門學區(qū)房小區(qū),已經出現(xiàn)坐地起價的現(xiàn)象。
為此,3月以來,合肥已經多次出手打擊樓市亂象。3月2日,合肥出臺二手房網簽新規(guī),意在避免虛假房源、限制交易情形房源被交易、出售,和一房多賣的現(xiàn)象發(fā)生;3月11日,合肥多部門對11家重點房地產開發(fā)企業(yè)及4家重點房地產經紀機構負責人進行約談;3月18日,合肥市房地產中介協(xié)會發(fā)布“關于不得參與炒房”的公示;3月23日,合肥房管局再次約談了惡意炒房的業(yè)主。
此次出臺的新政,帶有極強的針對性。合肥對二手房劃定限購范圍,包含了濱湖新區(qū)、政務文化新區(qū)、高新區(qū)等近期的熱點區(qū)域,同時還將幾乎所有熱門學區(qū)的二手房納入限購。
新政還涉及了價格限制、住房貸款管理、打擊亂象等方面,均被認為是切中當下熱點的措施。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措施是增加供應。按照計劃,合肥將在近年居住用地平均供應量的基礎上增長10%,確保全市不少于9000畝,并單列租賃住房用地900畝。
前述人士表示,這一措施十分重要,因為合肥樓市的土地開發(fā)速度和庫存規(guī)模均不足,難以消化驟然釋放的需求。尤其是在大量引進人才后,這種缺口更為凸顯。
去年9月,合肥發(fā)布人才引進政策,對于重點產業(yè)、重點人群,通過提供人才免費租房、補貼購房以及發(fā)放崗位補貼、柔性引才獎補等措施,讓各類人才“邊安居、邊就業(yè)”。其中,租賃補貼、購房補貼和首套房不限購等優(yōu)惠政策,在吸引人才落戶的同時,也對樓市形成了刺激。
根據(jù)上海易居研究院的統(tǒng)計,截至今年2月底,合肥的新建商品住宅去化周期僅有2.8個月,在全國100個熱點城市中,僅高于浙江湖州。
二線城市全面加碼調控
合肥樓市的上漲軌跡,頗能代表二線城市的一些共同特征。上海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總監(jiān)嚴躍進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近期很多二線樓市的升溫,都有著長期平穩(wěn)后的看漲心態(tài)、信貸資金大量進入樓市、學區(qū)房交易周期到來等因素,部分城市還有著人才新政的刺激。
他還表示,在此之前,不少二線城市的庫存偏低,供需基本面較為緊張。
貝殼研究院則認為,隨著一線城市調控的效果逐步顯現(xiàn),樓市熱點正在向重點二線城市轉移。其中,今年2月,二線城市中的西安、合肥、成都等城市新房、二手房房價環(huán)比漲幅均在前十名,市場溫度較高。
市場熱點從一線城市向二三線城市蔓延,從東部城市向中西部城市蔓延,歷來是樓市上漲周期中的共同特征。樓市調控政策的出臺,也大多沿著這一路線。
今年以來,上海通過“滬十條”的發(fā)布打響了2021年樓市調控“第一槍”,此后又以幾乎“一天一新政”的節(jié)奏,堵住了假離婚、贈與房產等小漏洞,給炒房客以沉重打擊。北京、廣州、深圳也通過各種“打補丁”的方式,對樓市進行調控。
二線城市的調控熱潮,則出現(xiàn)在今年3月,并在全國“兩會”結束后持續(xù)升溫。在合肥推出此次新政之前,武漢、西安、成都、南京等城市已經陸續(xù)出手調控。
從住建部的督導路線上,也不難看出這種趨勢。今年1月下旬至2月,住建部副部長倪虹帶隊先后在上海、深圳、北京等城市調研督導。3月初,督導組奔赴杭州、無錫!皟蓵眲偨Y束,督導組奔赴成都、西安。3月末,住建部又督導了南昌的房地產調控。
從調控內容上,二線城市也在向一線城市全面看齊,在某些方面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比如,合肥對新出讓的土地實施住房均價控制,與部分一線城市實施的“限房價、競地價”政策有相似之處。而對于二手房的“定向限購”,則屬于合肥首創(chuàng)。
多數(shù)分析人士指出,隨著樓市傳統(tǒng)“小陽春”的到來,以及市場熱點的轉移,越來越多的二線城市將加碼調控,前期已經啟動調控的一線城市,則會進一步對政策進行鞏固。
盡管合肥的調控政策有著因城施策的個案性質,但仍然不會突破大城市調控的總體框架。國務院參事特約研究員、原國家統(tǒng)計局總經濟師姚景源近日表示,目前房地產領域存在著一些深層次的問題,比如炒作,金融屬性越炒越強,房價漲幅過高過快。而“大城市住房突出問題”有兩個,一是房價過高,二是還有相當數(shù)量的人買不起房子。
他在“2021中國房地產百強企業(yè)研究成果發(fā)布會”上表示,針對這些問題,過去更多是從需求角度來解決,比如限購、限貸等,下一步要在供給側上想辦法。一方面要加大供給,另一方面,加大保障型住房的力度,完善住房的保障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