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季度末,QFII持倉市值超過75億元的MSCI標(biāo)的有四只,分別是北京銀行、貴州茅臺、美的集團(tuán)和南京銀行
隨著234只A股“入摩”名單敲定,納入MSCI指數(shù)標(biāo)的股的走勢也開始分化。而在此前已經(jīng)布局“入摩概念股”的機構(gòu)則可能已經(jīng)賺得盆滿缽滿,其中就包括備受關(guān)注的QFII基金。
據(jù)《證券日報》記者統(tǒng)計,截至今年第一季度末,MSCI成份股中,47只個股獲QFII持倉市值在1億元以上。如果以持股數(shù)量計算,QFII持有的“醫(yī)藥生物”板塊中被納入MSCI名單的公司最多。而如果以市值計算,QFII持有的被納入MSCI名單的銀行股總市值最高,僅對北京銀行和南京銀行的持倉市值就分別高達(dá)171.28億元和77.52億元。
持有銀行股市值最高
QFII作為外資布局A股的重要參考,其持股動向一直是市場關(guān)注焦點。而隨著A股“入摩”名單最終確定,QFII的持倉情況更加成為市場關(guān)注的焦點。
據(jù)《證券日報》記者統(tǒng)計,截至今年第一季度末,234只MSCI成份股中,有47只個股獲QFII持倉市值在1億元以上,其中19只個股獲QFII持倉市值超10億元。QFII持倉市值最大的是北京銀行,荷蘭安智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對其持倉市值高達(dá)171.28億元。此外,外資持股市值超過100億元還有貴州茅臺,挪威中央銀行、易方達(dá)資產(chǎn)管理(香港)有限公司和奧本海默基金公司的持倉市值分別為20.62億元、83.83億元和28.53億元,三家機構(gòu)合計持倉市值高達(dá)132.98億元。
QFII持倉市值超過75億元的還有美的集團(tuán)和南京銀行。其中,高瓴資本管理有限公司和瑞士銀行有限公司對美的集團(tuán)的持倉市值分別為58.71億元和35.03億元;法國巴黎銀行對南京銀行持倉市值高達(dá)77.52億元。
除了北京銀行和南京銀行外,截至今年第一季度,QFII重倉股中,被納入MSCI指數(shù)的銀行股還有中信銀行和寧波銀行。其中,科威特政府投資局和澳門金融管理局對中信銀行的持倉市值分別為1.93億元和4.25億元;華僑銀行有限公司對寧波銀行的持倉市值則高達(dá)13.69億元。
此外,同花順iFinD數(shù)據(jù)還顯示,今年第一季度末,QFII持倉占流通股比例居前三的,有兩只為銀行股,分別是北京銀行和南京銀行。其中,北京銀行的QFII持倉占流通股比例為13.64%;南京銀行的QFII持倉占流通股比例為1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