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領地被合資侵蝕 自主SUV蛋糕還有多少

第一財經(jīng)日報

  隨著合資品牌加快在SUV領域的步伐,自主品牌在該領域也在積極發(fā)力,其中緊湊型SUV就是自主的發(fā)力點之一。

  2017年國內SUV市場年銷售規(guī)模突破1000萬輛,其中自主SUV的份額達到了歷史最高點60%,2018年下降至59%,2019年進一步下降至53%。乘聯(lián)會發(fā)布的數(shù)據(jù)顯示,今年8月份,SUV市場份額在整體車市中占比為45%,其中,合資SUV市場份額為24.9%,超出自主SUV3.9個百分點。今年前八月,合資SUV市場份額為24.8%,自主SUV市場份額為21.4%。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8月合資SUV市場份額超過自主品牌,但在緊湊型SUV領域,自主品牌依然占據(jù)優(yōu)勢。

  合資品牌SUV能夠吞噬自主品牌市場份額主要原因在于,日系、德系車企在SUV領域不斷推出換代車型同時降低價格門檻。而至2021年底,大眾汽車品牌計劃在中國的SUV產(chǎn)品陣容將拓展到至少12款車型。此外,日系車企也在不斷擴大SUV產(chǎn)品陣容。最近有消息稱,本田計劃在2021年上半年推出新的緊湊型SUV,定位將會介于繽智和CR-V之間。

  “當前合資品牌SUV主要陣地在15萬~20萬元之間,它們推出的緊湊型SUV價位要高于自主品牌,自主品牌緊湊型SUV性價比較高,這打動了很多消費者!背寺(lián)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

  羅蘭貝格執(zhí)行總監(jiān)吳釗也指出,緊湊型SUV一直是自主品牌的重點競爭領域,這一級別的車型很適合家用,沒有大尺寸車型那樣耗油,也擺脫了小型SUV車的過于局促的空間。雖然有一些合資品牌也在推出緊湊型SUV車型,但考慮到這個細分領域的客戶需求、價格期望和車型供給,緊湊型SUV細分市場在未來的幾年仍會由自主品牌主導。

  乘聯(lián)會發(fā)布的數(shù)據(jù)顯示,在SUV車型排名前五名中,自主品牌包攬了四個席位。其中,哈弗H6依然位于冠軍寶座,其次是長安CS75、榮威RX5和吉利博越。唯一一款合資SUV是CR-V,排名第三。

  不過,在緊湊型SUV領域,自主品牌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

  長安汽車推出的CS75今年發(fā)展勢頭較好,銷量較去年大幅度增長,尤其是7月份,長安汽車CS75直逼哈弗H6的銷量。不過,在8月第三代哈弗H6上市后,哈弗H6的銷量也迎來大幅度增長,與7月相比,長安CS75的銷量又與哈弗H6拉開了一定的差距。而在第三代哈弗H6上市幾天后,新款長安CS75也開始上市,可見該領域競爭的激烈程度。

  多年來,緊湊型SUV市場是自主品牌盯住的一塊肥肉,各家車企都在想盡辦法拿下更多市場份額。此前發(fā)展較為疲軟的北汽自主品牌已開始加速追趕,在進行品牌整合后,推出的首款產(chǎn)品BEIJING-X7就是緊湊型SUV!敖衲6月上市的BEIJING-X7頂配車型占比52%,次頂配占比25%。BEIJING-X7這個月目標是超過6000臺,爭取達到6500臺!北逼麪I銷公司副總經(jīng)理沈鵬近日表示,BEIJING-X7燃油車型的官方指導價為10.49萬~14.69萬元,這個價位區(qū)間是自主品牌向上突破時集中進攻的細分市場。

  對于自主品牌推出的SUV車型,目前存在兩方面的共性。一方面其推出的新車型啟用了新的模塊化平臺,比如,BEIJING-X7和第三代哈弗H6。另一方面則以品質升級、年輕化來撬動市場,2018年長城汽車推出了面向90后消費群體的F系品牌,并且發(fā)布了哈弗F5和哈弗F7兩款車型。就在9月份,哈弗F系又推出了2021款哈弗F7/F7x兩款新車,并且增配不加價。吉利最近發(fā)布的領克06也將Z世代用戶置于核心位置,并將價格下探至12萬元。

  此外,SUV電動化也是自主品牌發(fā)展的一大趨勢,ARCFOX品牌首款車型ARCFOX α-T將在今年10月正式上市,比亞迪也已推出了電動SUV車型。

  “目前一些低質量的SUV已被市場淘汰,自主品牌SUV應該在品質上狠下功夫,同時在差異化方面打造競爭新優(yōu)勢,在提升銷量的同時避免終端價格的大幅下滑!贝迻|樹表示。

 。ㄎ恼聛碓矗旱谝回斀(jīng)日報)

中證網(wǎng)聲明: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wǎng)”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證券報、中證網(wǎng)。中國證券報·中證網(wǎng)與作品作者聯(lián)合聲明,任何組織未經(jīng)中國證券報、中證網(wǎng)以及作者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非中國證券報·中證網(wǎng)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更好服務讀者、傳遞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本網(wǎng)亦不對其真實性負責,持異議者應與原出處單位主張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