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上海發(fā)布投保十大典型案例 提醒投資者提防這些“坑”

經濟參考報

  “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上海發(fā)布投資者權益保護十大典型案例,提醒投資者提防暗藏在投資理財中的種種“坑”。

    “在線投教”暗藏陷阱

  2016年10月起,戴某某等人注冊成立上海某企業(yè)管理咨詢有限公司,在未獲得中國證監(jiān)會批準的情況下設立“股軒堂”網站,以“投教”“投資培訓”名義發(fā)布薦股課程,為投資者提供所謂“投教服務”,并通過虛構身份方式將業(yè)務員包裝成“股神”“導師”,利用微信群發(fā)布“盈利截圖”,誘導客戶充值加入會員,繳納高昂費用購買課程?蛻舭凑諏熗扑]買賣股票導致嚴重虧損,要求退回費用、賠償損失時卻被“拉黑”踢出群聊。

  經法院審理,戴某某等5人構成非法經營罪,分別被判處6年及以下有期徒刑,沒收違法所得并處罰金。

    “殺豬盤”騙局“兩頭通吃”

  不法團伙利用電話、直播間、微信群等途徑進行“忽悠式薦股”,誘騙投資者高價接盤,掩護莊家順利出逃。在這些“殺豬盤”騙局中,所謂“股神”“專家”“老師”一邊服務于莊家收取傭金,一邊向受害者收取費用,可謂“兩頭通吃”。

    境外交易“虛盤實騙”

  2020年1月,上海公安機關成功偵破一起以從事證券期貨交易為幌子,跨境詐騙境內投資人的案件,涉案金額高達3000余萬元,首次實現對此類案件詐騙業(yè)務端、資金通道端、境外平臺端的全鏈條打擊。

  經查,2018年7月以來犯罪嫌疑人饒某、夏某等人在深圳成立某科技公司,在境外租賃犯罪場所并購買作案設備,指使團伙成員利用微信、QQ等方式攬覓境內投資人進入所謂“股指期貨交流群”,營造境外股指期貨交易高收益氛圍,誘騙投資人入金交易。同時,犯罪嫌疑人在境外注冊公司并包裝成持照交易平臺,誘使投資者使用交易軟件從事境外股指期貨虛擬交易,直接騙取投資人資金。

    “年報否定意見”牽出報表操縱

  2020年8月25日,某*ST公司2019年年度報告顯示凈利潤為43.13億元,凈資產為7.51億元,與前期業(yè)績預告等披露的巨虧、凈資產為負等數據差異巨大。年審會計師出具否定意見審計報告,成為2001年以來A股市場“首單”。

  由于公司涉嫌違反會計準則、操縱財務報表、惡意規(guī)避退市,上海證券交易所和上海證監(jiān)局分別對其采取了監(jiān)管措施。公司對年度報告進行差錯更正后,因連續(xù)兩年凈資產為負,被上交所依法依規(guī)暫停上市。

    “退保理財”有貓膩

  近年來,部分金融信息服務、資產管理、投資管理公司假冒保險公司名義,誘騙保險客戶退保轉購理財產品。“退保理財”新騙術導致大量保單非正常退保,退保資金轉購的所謂“理財產品”極可能涉嫌非法集資。

  上海市地方金融監(jiān)管局會同相關部門統(tǒng)籌監(jiān)管、果斷處置,并及時向社會公眾發(fā)布風險提示。

  上海公布的投保典型案例還包括:交易軟件中隱藏“黑洞”的特大非法經營境外期貨案,影響正常交易秩序的投資者拉抬股票盤中價格案,探索“追首惡”的全國首單支持訴訟示范案件,“以弱對強”獲得勝訴的全國首例操縱市場民事賠償支持訴訟,有效化解各方矛盾的某基金理財產品涉眾型糾紛調解案例等。

  上海證監(jiān)局、上海市地方金融監(jiān)管局、上海市公安局、上海證券交易所、中證中小投資者服務中心等提示投資者:遠離非法薦股和非法境外證券期貨交易,一旦受到侵害應及時保存證據并向公安機關報案;不要輕信所謂“高息理財”,防止陷入“非法集資陷阱”;股票投資應理性,基金投資需審慎,選擇與自己風險承受能力相匹配的產品;合法權益因虛假陳述、市場操縱等違法行為受到侵害時,應積極通過法律途徑維權。

中國證券報金牛投資者教育基地聲明:凡中國證券報金牛投資者教育基地注明“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證券報、中證網。中國證券報·中證網與作品作者聯(lián)合聲明,任何組織未經中國證券報、中證網以及作者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投教基地注明來源非中國證券報·中證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更好服務讀者、傳遞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投教基地贊同其觀點,中國證券報金牛投資者教育基地亦不對其真實性負責,持異議者應與原出處單位主張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