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外資布局A股口味多樣化

吳娟娟中國證券報·中證網

  11月,來自歐洲愛丁堡的老牌資管機構“柏基”(Baillie Gifford)的中國境內首只私募基金在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yè)協會備案。作為全球最成功的科技股投資機構之一。柏基的最新資產管理規(guī)模約3700億美元。1995年,柏基首次涉足中國資產投資,并成為許多中國知名公司的重要股東,比如阿里巴巴、騰訊、美團、拼多多等。

  業(yè)內人士認為,外資機構投資A股的興趣點主要集中在藍籌白馬股方面。柏基的投資一定會顛覆這一認識。舉例來說,晨星數據顯示,柏基在海外市場發(fā)行的中國A股基金,重倉股中的醫(yī)療科技持倉占據主導地位。該基金重倉的中國公司包括通策醫(yī)療、凱萊英、華大基因、貝瑞基因等。該基金通過QFII或滬港通、深港通渠道投資A股市場。除柏基之外,銘基國際(Matthews Asia)則是另一家將中國業(yè)務作為重要“賣點”的外資資管機構。這家機構對中國公司的研究獨具特色,尤其擅長中小盤股的投資。截至11月26日,晨星收錄的海外市場發(fā)行的中國股票基金中,柏基的中國A股基金今年以來的收益率64.14%,在同類中排名第一;銘基國際旗下的中國小盤基金收益率63.84%,排名第二。

  截至目前,在基金業(yè)協會登記的外資私募機構已有33家。這些機構中的大多數已經發(fā)行了A股相關產品。如何凸顯機構的投資特色,是這些外資機構在中國投研實力增強之后的必然選擇,同時也是外資同行競爭下的必然結果。外資機構要滿足客戶的中國投資需求,其投資能力必須覆蓋不同類型的A股公司。與此同時,也需要彰顯優(yōu)于同類的競爭優(yōu)勢。中國證券報記者近日在采訪中了解到,很多外資機構正在招兵買馬,旨在進一步加強中國公司的投研實力。

中證網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證券報、中證網。中國證券報·中證網與作品作者聯合聲明,任何組織未經中國證券報、中證網以及作者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網注明來源非中國證券報·中證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更好服務讀者、傳遞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本網亦不對其真實性負責,持異議者應與原出處單位主張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