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證網
返回首頁

華泰柏瑞基金牛勇:做成長投資一定要珍惜籌碼 新能源行情遠沒結束

詹晨 證券時報

  2022年上半年行情正式收官,公募基金中考成績榜單已然公布,二季度各類型基金業(yè)績較上季度有明顯改善。在多輪利好因素的推動下,新能源主題基金在二季度的反彈中一騎絕塵。

  華泰柏瑞主動權益投資副總監(jiān)牛勇是較早發(fā)掘并堅定布局本輪新能源行情的基金經理之一。截至6月30日,其代表作華泰柏瑞基本面智選A自其2019年6月任職以來累計回報超200%,長期業(yè)績十分亮麗。

  牛勇?lián)碛谐?1年基金投資管理經驗,是市場少有的、兼具量化投研背景和主動投資經驗的投資選手,擅長通過定量與定性的結合挖掘業(yè)績確定性較高的成長股。他表示,“我對一些優(yōu)質公司持有期限是較長的。一般如果公司的成長邏輯不發(fā)生大的變化,我會一直持有。在面對一些重大行業(yè)機遇時,比如新能源這種,在經過深入分析和判斷之后,我會集中力量重點配置,并且敢于賦予較大的權重。 ”

  做成長投資

  一定要珍惜手中籌碼

  證券時報記者:新能源的彈性很大,接下來的支撐在哪里?

  牛勇:國內新能源車目前的滲透率是26%,根據我們判斷,國內新能源車滲透率今年年底預計或可以到30%,大概在600萬臺,歐洲預計在200萬臺,再加上北美市場預估的150萬臺,基本上全年在900萬-1000萬臺左右,而全球每年乘用車銷量是8000萬臺,1000萬臺只占其中的13%,還是很低。

  國內滲透率目前主要集中在一線城市和二線城市,三、四線城市的普及率還比較低。今年的特征是價格下探,許多公司偏中低價位的車型賣得很好,這符合我之前的判斷,10萬至15萬元左右價位車型是新能源車市場的藍海。我們認為,中低價位車型滲透率才剛剛開始,遠未到完全滲透的階段。

  前面五年,新能源領域企業(yè)拼的是制造成本、研發(fā)投入、電池效率,也誕生了一系列優(yōu)秀的公司。放長遠看,2025年之后有可能是智能化做得比較好的公司能引領市場。因此,新能源賽道遠遠沒有結束,只是開始。我認為,2025年之前,行業(yè)能夠保持高增速。2025年之后,增速也不會很低。據報道,全球有約8億臺車在路上跑,目前電動車存量不超過1500萬臺,占比很低,這個滲透過程比較長,再加上后面有自動化、智能化駕駛的催化。

  證券時報記者:如何看待去年12月以來的新能源等成長板塊的深幅調整?

  牛勇:關于成長股的下跌,市場普遍認為,一方面是因為“穩(wěn)增長”的原因,由于經濟疲軟,去年四季度開始地產投資增速下滑,要穩(wěn)增長就要搞基建;另一方面,一些投資者覺得成長股偏貴。因此,在這樣的大邏輯之下,很多資金開始換倉切換到穩(wěn)增長板塊,用流行的話來說,這叫勝率投資。

  但我個人并不認同勝率投資的邏輯。我們做成長股投資,追求的是業(yè)績的確定性。首先,業(yè)績有突出的增長,其次,確定性很高,兩者缺一不可。站在中長期的角度,新能源這個成長賽道目前來看,沒有經營上的中長期問題,這是我堅持配置的最重要原因。

  賽道沒有問題,基本面沒有問題,沒有理由去切換到其他板塊。從過往的歷史經驗來看,每一輪資金面的沖擊,往往是長期較好的入場機會,F(xiàn)在回過頭看,今年4月底、2021年3月、2020年疫情時,都是這樣的情況。我們做成長投資,一定要珍惜手里的籌碼,如果手里的公司沒有基本面上的根本性負面變化,不必因為市場情緒或者投資策略擾動而受到影響,不應悲觀而應樂觀。

  Wind數(shù)據顯示,從4月底到7月1日,新能源指數(shù)反彈超過50%,彈性十足。資金發(fā)現(xiàn)市場一旦企穩(wěn),新能源可能還是重新布局的首選,就是因為它的行業(yè)基本面比其他成長性行業(yè)更確定,增速更高。

  只有確定性方向

  才能穿越周期

  證券時報記者:說到確定性投資,在景氣行業(yè)的確定性投資足以抵抗整個行業(yè)的波動嗎?

  牛勇:我的投資理念最核心的一點是要投資確定性很高的成長行業(yè)。只有具有高度確定和非常強成長性的產業(yè)或者行業(yè)方向,才是真正能跨越周期的投資選擇。對于成長投資來說,只有選擇確定性方向,才能抵御周期,才能穿越周期。

  投資操作上,我也不會做太多短期切換、操作,頻繁換手對于較大規(guī)模資金的管理也很難產生正面貢獻。我還是堅持我的思路:第一是選擇業(yè)績確定性高的股票,這一點非常重要;第二是選擇股票的成長性一定要突出,這樣才能抵御波動,穿越周期;第三是要有好的行業(yè)前景,不只是看當年有多少增速。

  做投資,看長遠一點有兩個好處:一是能拿住,因為有業(yè)績增長,大概率產生絕對收益;二是能抵御波動、穿越周期。

  證券時報記者:如何看待光伏行業(yè)?

  牛勇:光伏是一個很好的賽道,它的行業(yè)增速今年可能在30%以上,去年增速在25%左右。

  今年光伏可以說是“東方不亮西方亮”。受組件價格較高的影響,國內集中式光伏裝機有所放緩,海外分布式反而是放量的。分布式放量主要來自于海外兩大市場,一是歐洲,一是印度。歐洲雖因俄烏沖突帶來油價上漲的影響,造成短期資金追逐石油產業(yè)鏈,但是在這么嚴峻的挑戰(zhàn)下,歐洲會加速對于傳統(tǒng)能源的轉型,被迫提前加快可再生能源如光伏、風電的發(fā)展,這對歐洲新能源進程是極大的推動。

  正因為“東方不亮西方亮”,所以我們判斷,今年光伏增速依然可能保持在30%以上。明年硅料價格大概率會回落,光伏組件公司的盈利情況有望好轉,加上一些光伏組件公司目前增速對應明年的估值大多只有30倍、甚至個別只有20倍左右,配置價值凸顯。雖然這些公司的收入增速可能沒有電動車那么高,但其成本受到的擾動比較小,盈利確定性比較高,也是不錯的賽道。

  證券時報記者:下半年新能源細分領域有哪些機會?

  牛勇:一方面是傳統(tǒng)鋰電池的技術升級,有些公司會開展新的材料研究,在正極上做一些替代,比如磷酸錳鐵鋰能提高能量密度,提高循環(huán)壽命。另一方面是動力電池公司在海外、特別北美市場的拓展。我們關注到有公司在海外市場的市占率很高,且增速很快,特別是這些公司能綁定海外大廠,可以拿到更多訂單。

中證網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證券報、中證網。中國證券報·中證網與作品作者聯(lián)合聲明,任何組織未經中國證券報、中證網以及作者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