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證網(wǎng)
返回首頁

聚焦新機遇 中國銀河證券舉辦2023年公募基金論壇

張利靜 中國證券報·中證網(wǎng)

  中證網(wǎng)訊(記者 張利靜)1月9日,中國銀河證券2023年公募基金資本市場年度論壇成功在云端舉辦。本次論壇由“從修復到復蘇,從不確定走向確定”“新邏輯·新視角”“新征程·新機遇” 三個主題組成,邀請十位公募領軍人物共話基金投資。與會嘉賓認為,2023年資本市場有望迎來“修復之年”,公募基金行業(yè)將迎來前所未有的新變化和新機遇。 

  新一輪穩(wěn)增長大幕拉開

  中國銀河證券黨委委員、副總裁羅黎明表示,資本市場在經歷了多重沖擊和難關之后,新一輪穩(wěn)增長大幕正徐徐拉開,居民與企業(yè)信心將得以重振,資本市場有望迎來“修復之年”。 

  在“從修復到復蘇,從不確定走向確定”主題部分,中國銀河證券宏觀研究分析師許冬石稱,中國經濟修復過程曲折向上,至年中仍是修復期,經濟提振的速度則與2023年整體信心和預期有關。博時基金首席權益類策略分析師陳顯順認為,隨著制造業(yè)、消費、地產的變化,2023年經濟增速在上半年預計為3%-4%,下半年可能到8%,2023年年中左右有望恢復到常態(tài)。華夏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師軒偉認為,市場有望先反轉后景氣、先價值后成長,行業(yè)配置應分為預期、過渡、景氣三個投資階段。

  “新邏輯·新視角”主題中,富國基金權益投資部權益投資總監(jiān)助理兼高級權益基金經理曹文俊認為,2023年市場將“守得云開待月明”,基建、制造業(yè)、房地產和消費等方面都有很大政策推動力,經濟擾動因素有所減弱,應更有力地把握投資機會。建議自下而上選擇有足夠阿爾法能力、估值處于底部的板塊,如光伏、電動車、儲能、海上風電等。

  談及金融與經濟的關系,南方基金基金經理、金融研究組組長金嵐楓表示,經濟復蘇金融先行,發(fā)展經濟的著力點應首先放在實體經濟上,銀行服務要支持企業(yè)和對公業(yè)務。對于金融地產板塊2023年的投資思路,金嵐楓建議做強周期大波段,波段不同可實時做些切換。

  2022年電子元器件行業(yè)跌幅較大,工銀瑞信指數(shù)投資中心基金經理史寶珖分析,中國是全球最主要的模擬芯片消費市場,增速高于全球市場。芯片具有長期成長韌性,且資本市場反彈周期要早于產業(yè)反彈半年左右,從投資周期來看,投資者可以關注并著手布局。

  市場中期趨勢波動上行

  對于2023年的消費行業(yè)表現(xiàn),景順長城基金經理、研究部消費組組長鄧敬東稱,消費板塊投資配置建議尋找經營杠桿較高、供給恢復難度偏大、需求仍有較大增長的子行業(yè),以及自身仍在逆勢擴張的強企業(yè)。

  醫(yī)療板塊一直備受投資者關注,國泰基金生物醫(yī)藥、醫(yī)療ETF基金經理黃岳給出投資思路:整體醫(yī)療產業(yè)規(guī)模處于持續(xù)高速增長期,整體估值水平偏低,接下來會有系統(tǒng)性修復機會。

  “新征程·新機遇”主題中,中國銀河證券首席策略官秦曉斌認為,基于對市場的樂觀預期,2023年投資宜相對積極。A股已經站在新的起點,市場中期趨勢波動上行,但過程難免震蕩反復,后續(xù)仍將經歷政策穩(wěn)增長、復蘇驗證和中期結構線索確立等多個階段。機會方面,成長是永恒的主題,價值股也有較好機會。產業(yè)和估值方面,聚焦醫(yī)藥大消費、地產鏈、央企低估值三個修復;“高質量發(fā)展”則需關注科技創(chuàng)新、安全底線和高端制造三個支柱。

中證網(wǎng)聲明: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wǎng)”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證券報、中證網(wǎng)。中國證券報·中證網(wǎng)與作品作者聯(lián)合聲明,任何組織未經中國證券報、中證網(wǎng)以及作者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