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證網
返回首頁

政策頻出匯率企穩(wěn) 鵬揚景添乘勢首發(fā)

王珞 中國證券報·中證網

中證網訊(王珞)9月11日,全國外匯市場自律機制專題會議在北京召開,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收復7.3關口,金融市場普遍上漲,反映出市場對政策和經濟復蘇的信心。鵬揚景添一年持有(A類018054,C類018055)目前正在北京銀行重點首發(fā),恰好契合了政策頻出、經濟復蘇、匯率企穩(wěn)的難得時機。

上述會議認為,隨著國內穩(wěn)經濟、穩(wěn)預期政策陸續(xù)出臺落地,物價(CPI)同比增速觸底轉正,進出口數據好于預期,房地產政策效果逐步顯現,消費明顯回暖,科技創(chuàng)新不斷突破,經濟高質量發(fā)展持續(xù)推進,經濟“進”的勢能正在積聚,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穩(wěn)定具有堅實基礎。

隨著理財產品凈值化轉型落地,投資剛性兌付的時代一去不復返,然而投資者對于追求穩(wěn)健回報的需求依然持續(xù)存在。無論股債,單邊的牛市或熊市并不多見,在多數時候的震蕩市中,偏債混合基金可以通過多種資產、多種策略的協(xié)同配置,以股票的彈性、債券的穩(wěn)健,去適應不同經濟周期和市場環(huán)境,降低組合凈值波動,非常適合希望進行長期資產配置的投資者。

最近“美酒+咖啡”的混搭組合,讓美食老饕和潮流達人們都為之沉醉。在投資當中,跨界品種通過資產特征的取長補短,合理配置,也會有相比于單一投資標的更加精彩的表現。鵬揚景添正是這樣的一類產品。

鵬揚景添所屬的偏債混合型基金定位于“宏觀配置基金”,通過對宏觀經濟和利率方向的分析,通過對股票、債券和現金等大類資產的動態(tài)調整,使得組合在不同經濟情景下追求更好的收益風險比;鸾浝硗ㄟ^對債券靈活操作,對股票行業(yè)輪換,追求超額收益,努力控制整體組合回撤風險,力爭實現基金資產的長期穩(wěn)健增值。

鵬揚景添采用股債雙基金經理制。擬任債券基金經理李沁擁有10年金融從業(yè)經驗(其中公募基金投資管理經驗3.9年),現任鵬揚基金混合投資部副總經理,擅長利率和信用債分析,投資風格穩(wěn)健。

擬任股票基金經理吳西燕擁有17年投資研究經驗(其中公募基金投資管理經驗6.2年),歷經國際頭部投資機構洗禮,是資深實力派權益投資女將,善于通過對公司長期而深入的基本面研究,自下而上地挖掘投資機會。

兩位基金經理始終堅持“客戶至上”的原則,既堅定不移地踐行“長期主義”,也會在遇到性價比好的機會時積極交易,慎重把握每一個階段性機會,把投資者的持有體驗放在第一位。同樣為李沁和吳西燕聯袂管理的鵬揚景合成立以來歷經市場大幅震蕩,特別是在過去一年資本市場的過山車行情下,最大回撤和收益都表現出色。

鵬揚基金作為國內第一家私募轉公募的基金公司,在穩(wěn)健投資、控制回撤方面具有豐富的經驗。公司大類資產配置策略的傳統(tǒng)核心優(yōu)勢是強大的宏觀研究能力,團隊由多位20年以上從業(yè)經驗的老將領航,擅長市場重大拐點的前瞻研判,力爭比趨勢早一步行動。公司定期召開資產配置投資決策委員會,為產品的投資管理把控方向、保駕護航,規(guī)避重大風險。

在投資策略方面,鵬揚景添債券部分的總體思路是逢低增持低風險的利率債券和中高等級信用債券,以AAA和AA+為主的好資質信用打底,嚴格防范信用風險。債券策略會根據宏觀及大類資產配置觀點、股票倉位、貨幣政策和資金面等情況進行調整。

股票方面,如果在目前時點建倉,基金經理主要關注低估值的消費、金融和周期板塊機會。“當前消費估值多數集中在20-25倍的PE水平,是歷史上比較低的位置,具有相當好的買入性價比。我們看好周期低位,如造紙、地產鏈后周期、白酒、乳制品、養(yǎng)殖等行業(yè)機會。中期來看關注科技和醫(yī)藥股潛在投資機會!眳俏餮嗾f。

吳西燕進一步表示,近期穩(wěn)增長和活躍資本市場的政策持續(xù)發(fā)力超越市場預期,堅定相信經濟會復蘇,因此接下來還會重點關注中游制造、食品飲料、輕工、有色等低估值板塊機會。“主題方面關注兩個大的方向,一是在大國競爭力越來越強調科技實力的情況下,考慮到科技可能是長期政策的支持方向,會關注科技行業(yè)的配置機會;二是在國央企深化改革提質增效的背景下,重點關注‘中特估’,特別是未來業(yè)績改善空間大、持續(xù)性強的公司的投資機會。”

李沁從資產配置的角度指出,當前的市場環(huán)境很利于偏債混合型產品的投資,因為穩(wěn)增長仍在持續(xù)發(fā)力,制造業(yè)采購經理指數(PMI)連續(xù)3個月回升,宏觀流動性寬松,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中樞已經下降至2.6%-2.7%左右,上市公司盈利有望恢復,是非常好的股票投資時機,而短久期、高等級信用債在充分調整后也存在配置窗口期,景添建倉布局正逢其時。

中證網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證券報、中證網。中國證券報·中證網與作品作者聯合聲明,任何組織未經中國證券報、中證網以及作者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