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重慶4月8日 4月8日上午,一列滿載貨物的班列,從重慶團結村鐵路集裝箱中心站出發(fā),向西奔赴11000多公里之遙的德國杜伊斯堡港,這是貫通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渝新歐鐵路大通道開出的首趟公共班列。
渝新歐鐵路自重慶始發(fā),經西安、蘭州、烏魯木齊,穿越哈薩克斯坦、俄羅斯、白俄羅斯、波蘭,抵達德國杜伊斯堡港,全程運行16天,比海運節(jié)。玻岸嗵,比空運便宜五分之四。此前的渝新歐班列均為專列,8日起開通的公共班列將常態(tài)化運營,每周共發(fā)出三班。
據重慶市政府物流辦常務副主任楊麗瓊介紹,自2011年1月首趟渝新歐班列開通以來,已累計開行110班,將上萬集裝箱的電子產品等,輸往歐洲市場;隨著貨源不斷豐富,4月起開行公共班列后,運輸頻次將翻倍增長,今年計劃開行114班,超過前3年的總和。
中國商務部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與絲綢之路經濟帶各國貿易總額達5495億美元,占中國外貿總額的14.2%。
中歐鐵路建設將貫通絲綢之路經濟帶。這一經濟帶東牽亞太經濟圈,西系歐洲發(fā)達經濟體,沿線人口規(guī)模接近30億,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長、最具有發(fā)展?jié)摿Φ慕洕笞呃取?/p>
中國社科院財政與貿易經濟研究所流通產業(yè)研究室主任宋則表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暢達物流通道是前提。渝新歐鐵路開通后,創(chuàng)新實現(xiàn)一次報關、一次查驗,極大提高了運輸效率。
地處歐洲工業(yè)中心的德國杜伊斯堡,作為渝新歐鐵路終點,成為亞歐貿易重要樞紐。杜伊斯堡市長林克表示,渝新歐鐵路為沿線各國經貿合作提供了一條史無前例的“快車道”。
在對外貿易帶動下,中國內陸其他地區(qū)也陸續(xù)開通至歐洲的班列。來自河南、四川、湖北等地物流部門的消息顯示,鄭州至德國漢堡的“鄭新歐”已累計開行22班;成都到波蘭的“蓉歐快鐵”,今年有望實現(xiàn)每周定期開行;武漢至捷克的“漢歐”也將在4月試運行。
交通建設的同時,沿線中國各省份正在聚集外資和產業(yè),促進內陸加快融入全球分工。渝新歐班列初期開行3個月后,歐洲最大的印刷電路板生產商奧地利奧特斯集團,將年產值30億元的高端電路板生產基地布局在重慶兩江新區(qū);智能機器人、直升機等一批高科技企業(yè)也紛紛落戶。
在渝新歐大通道等開放平臺助推下,2013年,重慶利用外資達到106億美元,進出口總額達687億美元,居中西部首位,全國第十位。
渝新歐鐵路大通道運行3年來,盡管發(fā)展勢頭迅猛,但“成長的煩惱”也不容忽視:與海運相比,渝新歐鐵路運價還明顯偏高,不利于大通道初期培育;隨著公共班列開行,貨物種類多樣、集貨區(qū)域廣泛,沿線通關、監(jiān)管亟待進一步提升效率。
“以渝新歐為主干的中歐鐵路大通道,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向西開放戰(zhàn)略的重要支撐,亟須國家加強統(tǒng)籌!彼蝿t說,對外要繼續(xù)加強與沿線各國在運價、監(jiān)管等方面的溝通協(xié)作;對內則要加強通道資源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