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吳曉求:金融開放推動我國金融市場朝新國際金融中心方向演變

王舒嫄中國證券報·中證網

  中證網訊(記者 王舒嫄)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吳曉求1月13日在《2019中國CVC行業(yè)發(fā)展報告》發(fā)布會上表示,金融開放會導致中國金融國際化的產生,使中國金融的邊界得到更大拓展,資源配置邊界將迅速擴大,風險也會更大限度分散,本質上會提升我國金融體系功能和效率,也會改善我國金融的風險分散能力。

  吳曉求表示,不能僅看到開放帶來國際風險輸入,更應看到風險在國際范圍內的分散和金融開放可能帶來的國際化,推動我國金融市場,特別是資本市場朝著新的國際金融中心方向演變。

  吳曉求還指出,當前我國金融的國際化程度偏低。到目前為止,外國投資者在中國市場的投資比例只有3%,遠低于世界上主要國家市場。我國走向金融開放,我國金融市場、資本市場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的路徑必須要認真設計。既要基于全球已有國家的金融開放歷史、經驗和教訓,也要基于我國相對獨有的情況,這兩者之間要得到很好匹配。

  吳曉求認為,金融開放的重要標志是本幣國際化,這也是一個國家金融開放的基礎條件。人民幣自由交易的改革尚待實現(xiàn)。他建議,應主張獨立的貨幣政策和資本的自由流動,放棄穩(wěn)定的匯率機制。“但前提是,我們必須對中國經濟的未來有信心。如果沒有信心該建議就不成立,反而會使人民幣出現(xiàn)大幅度波動!

  此外,吳曉求表示,面對金融開放,我國的軟實力仍需提升,包括法制環(huán)境、執(zhí)法能力、信用水平等。

中證網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證券報、中證網。中國證券報·中證網與作品作者聯(lián)合聲明,任何組織未經中國證券報、中證網以及作者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網注明來源非中國證券報·中證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更好服務讀者、傳遞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本網亦不對其真實性負責,持異議者應與原出處單位主張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