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花生期貨獲批在鄭商所上市 油脂油料行業(yè)再添風險管理工具

周璐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

  中證網訊(記者 周璐璐)中國證券報記者1月15日從中國證監(jiān)會獲悉,證監(jiān)會近日批準鄭州商品交易所開展花生期貨交易。花生期貨合約正式掛牌交易時間為2021年2月1日。

  據了解,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花生主產國,種植面積及產量均居世界第一。國家統(tǒng)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花生總產量1215萬噸,總產值約911.3億元。由于花生種植收益相對較高,近些年我國花生種植面積和產量呈穩(wěn)步上升趨勢,花生種植已成為主產區(qū)多數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2009年以來,我國花生種植面積及產量均呈現上升態(tài)勢。種植面積方面,2019年我國花生種植面積為467萬公頃,較2009年的428萬公頃增加了9.1%。產量方面,2019年我國花生產量為1215萬噸,較2009年的1022萬噸增加了18.8%。隨著我國經濟發(fā)展,居民可支配收入逐年提高,我國居民對花生及相關產品的市場需求呈現穩(wěn)步增長態(tài)勢;ㄉ晗M量由2009年度的974萬噸,增加到2019年度的1205萬噸,增幅達21.6%。

  我國作為傳統(tǒng)的花生生產大國,歷年來花生國際貿易以出口為主,對外依存度較低。海關數據顯示,2009年之前,花生進口量維持在1萬噸左右,隨后逐年小幅增長;2002年花生及其制品出口量高達109.2萬噸,到2009年縮減至60萬噸左右,之后呈現小幅波動態(tài)勢。2014年至今,隨著國內花生整體需求增加,國際貿易格局由凈出口向凈進口逐步轉變。2020年新產季受天氣影響,我國花生供應收緊,價格較高,國內外價差擴大,花生進口利潤打開,數據顯示,截至11月全年進口量累計達72.3萬噸。

  據行業(yè)人士介紹,花生是完全市場化的品種。自2014年以來,國內花生價格波動幅度加大,農戶與產業(yè)經營主體面臨較大的價格風險,急需價格風險管理工具。目前大宗油料作物油菜、大豆、棕櫚均已上市相應期貨品種,相關油脂油料產業(yè)企業(yè)可以利用期貨和期權工具規(guī)避原料價格波動風險,但由于花生期貨尚未上市,導致銷售端缺乏有效的遠期價格指導和避險工具,上市花生期貨的呼聲日益強烈。

  市場人士表示,花生現貨市場結構松散,種植主要以小農經濟為主,終端銷售主要以經紀人及貿易商銷售為主,F貨報價較為混亂,不同地區(qū)、不同品種、不同級別存在價格差距,權威報價缺失。農戶及企業(yè)生產經營因缺乏有效的價格信號,面臨較大風險。上市花生期貨,有利于提供遠期價格指導和風險管理工具,在頻繁波動的價格面前,引導農戶科學種植、產業(yè)企業(yè)理性采購。

  市場人士還表示,上市花生期貨,將為現貨市場提供更為科學、精準的價格信號,有助于破除傳統(tǒng)農業(yè)價格與產量的“蛛網效應”,降低農戶及企業(yè)種植經營風險,避免相應損失;同時,花生作為重要的油脂原料,可以與目前已上市的菜油期貨形成聯(lián)動,進一步豐富油脂油料行業(yè)風險管理工具,完善油脂油料期貨品種體系。因此,上市花生期貨不僅符合國家支農惠農政策,還有利于落實國家保障油脂油料供給安全的戰(zhàn)略方針,對花生行業(yè)具有積極意義。

中證網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證券報、中證網。中國證券報·中證網與作品作者聯(lián)合聲明,任何組織未經中國證券報、中證網以及作者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網注明來源非中國證券報·中證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更好服務讀者、傳遞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本網亦不對其真實性負責,持異議者應與原出處單位主張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