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周期因子”淡出中間價報價模型 專家預計人民幣匯率短期波動性將增大
本報記者 劉 琪
日前,外匯交易中心發(fā)布消息,近期部分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報價行基于自身對經濟基本面和市場情況的判斷,陸續(xù)主動將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報價模型中的“逆周期因子”淡出使用。調整后的報價模型有利于提升報價行中間價報價的透明度、基準性和有效性,也是外匯市場自律機制中市場主體發(fā)揮作用的體現。
在此次調整后,人民幣匯率怎么走?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王有鑫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認為,在經濟基本面和中外利差帶動下,預計人民幣將繼續(xù)處于強勢階段,不過考慮到四季度海外金融市場波動可能會帶動美元逆勢反彈,預計人民幣匯率的短期波動性將增大,或圍繞潛在趨勢水平上下波動。
“逆周期因子”首次出現在公眾視野中是在2017年5月份,外匯市場自律機制核心成員基于市場化原則將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價模型由原來的“收盤價+一籃子貨幣匯率變化”調整為“收盤價+一籃子貨幣匯率變化+逆周期因子”!
外匯市場自律機制秘書處此前表示,引入“逆周期因子”主要目的是適度對沖市場情緒的順周期波動,緩解外匯市場可能存在的“羊群效應”,使中間價報價更加充分地反映我國經濟運行等基本面因素,更真實地體現外匯供求和一籃子貨幣匯率變化!
近兩年,“逆周期因子”經過了多次調整。2018年1月份,隨著我國跨境資本流動和外匯供求趨于平衡,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價行基于自身對經濟基本面和市場情況的判斷,陸續(xù)主動對“逆周期系數”進行了調整,使“逆周期因子”回歸中性。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將“逆周期因子”調至中性,但是“收盤價+一籃子貨幣匯率變化+逆周期因子”的中間價報價模型并未改變。
2018年8月份,“逆周期因子”又被重啟。彼時,外匯交易中心發(fā)布消息表示,受美元指數走強和貿易摩擦等因素影響,外匯市場出現了一些順周期行為;谧陨韺κ袌銮闆r的判斷,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價行陸續(xù)主動調整了“逆周期系數”,以適度對沖貶值方向的順周期情緒。
對于此次“逆周期因子”淡出中間價報價模型的原因,王有鑫認為,逆周期調節(jié)因子逐漸淡出使用符合市場形勢變化和政策預期導向。5月28日至今,人民幣升值幅度在7%上下,受此影響,企業(yè)結匯率增加,售匯率下降,外匯供求和跨境資本流動形勢改善,外匯市場風險大幅下降。在此背景下,“逆周期因子”逐漸淡出使用符合市場形勢變化,有利于人民幣匯率的穩(wěn)定和有序波動!
昆侖健康資管首席研究員張瑋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此次“逆周期因子”的淡出,可以與近期下調遠期售匯準備金率連在一起看!
“單就‘逆周期因子’而言,調整的只是中間價報價。而采用下調遠期售匯準備金的方式,不僅能夠影響匯率,還可以吸收市場上的人民幣存量,對沖遠期通脹走高的風險!睆埇|表示。
王有鑫表示,前期央行已通過將遠期售匯風險準備金率降至0和繼續(xù)推進金融開放的表態(tài)釋放了穩(wěn)定匯率的信號,因此,此時部分報價行調整中間價報價機制也是順應市場形勢和監(jiān)管意圖的表現,屬于意料之中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