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億資本二季度調(diào)倉圖譜顯現(xiàn) 美股巨震“前夜” 多家機構驚險逃頂
上周,美股機構投資者的2024年二季度持倉報告密集披露。這份報告的時間節(jié)點尤為關鍵:美股的“驚魂7月”驚動了全球股市,而在變局“前夜”,國際頂級投資機構是否預判了風險,又是如何調(diào)整倉位?隨著美股持倉文件13F的披露,謎底正式揭曉。
中國證券報記者梳理了包括“股神”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對沖基金之王”史蒂文·科恩的Point72、先鋒領航、貝萊德、摩根大通等近20家頂級投資機構的二季度美股持倉情況,它們在倉位管理、調(diào)倉換股以及選股偏好上的特點與共性頗具投資參考價值。
多家機構順利逃頂
美股的這個夏天過得“驚心動魄”。據(jù)最新披露的美股持倉文件13F顯示,二季度期間,雖然美股仍然處于上升態(tài)勢,但在衰退隱憂之下,仍有不少投資機構提前拋售手中持倉,成為了驚魂7月的“幸存者”。
據(jù)中國證券報記者不完全統(tǒng)計,除了“股神”巴菲特果斷降低了美股倉位之外,還有資管巨頭柏基投資、高瓴、對沖基金橋水、索羅斯、“木頭姐”的方舟投資、橡樹資本、Scion資產(chǎn)管理、KKR等多個大型機構都不約而同地縮減了美股頭寸。
伯克希爾哈撒韋的持倉文件顯示,截至6月底,“股神”的美股持倉規(guī)模從一季度末的3316.80億美元降至2799.69億美元,總持倉市值下降15.6%。
在個股方面,伯克希爾哈撒韋二季度大幅減持蘋果,該股持倉規(guī)模近乎腰斬,但減持后,蘋果仍為該機構第一大重倉股。伯克希爾哈撒韋還清倉了云計算公司雪花和媒體集團派拉蒙環(huán)球;不同程度地減持了第一資本金融公司、油氣巨頭雪佛龍、通訊巨頭T-Mobile等公司。在增持方面,巴菲特二季度繼續(xù)買入西方石油以及安達保險,還令人意外地抄底了美妝零售商Ulta Beauty。
世界最大對沖基金橋水公司同樣進入了防御狀態(tài)。截至第二季度末,橋水整體美股持倉規(guī)模為192億美元,環(huán)比減少6億美元。期間,這家對周期極為敏感的對沖基金對多達390只美股進行了減倉操作,其中對蘋果、谷歌、英偉達、META減持較多;同時新建倉282只美股標的,包括多只能源股。經(jīng)過大洗牌后,橋水第一大重倉品種仍然是iShares標普500 ETF,第二大重倉為iShares核心MSCI新興市場ETF。
此外,索羅斯同樣大舉縮減美股持倉,總持倉從60.2億美元降至55.7美元,縮水近7%。他對39只美股進行了減持,徹底清倉了74只,同期加倉54只美股,新買入58只?!澳绢^姐”凱西·伍德的方舟投資也在二季度減倉。“對沖基金之王”史蒂文·科恩的Point72總持倉從一季度末的413億美元減至二季度末的383億美元。
而《大空頭》電影原型邁克爾·伯瑞(Michael Burry)的美股持倉市值甚至直接減半,他旗下的對沖基金Scion持有美股總市值從一季度末的1.03億美元驟降至二季度末的5249萬美元。邁克爾·伯瑞因在2008年押注美國房地產(chǎn)市場而聞名,自2019年以來便多次發(fā)出看空美股的警告。
另一方面,先鋒領航、貝萊德、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等管理著上萬億美元證券資產(chǎn)的超大型投資機構雖然沒有減倉,但是增倉幅度也相對克制。
值得一提的是,13F主要披露的是大型機構投資者在美股持有的上市公司股票和股票相關的證券(如看漲/看跌期權、可轉債等),但是它并不涵蓋這些機構投資者所有的市場操作,例如:13F報告不要求披露機構的賣空頭寸;以及除了一些個股看漲和看跌期權的頭寸,13F報告不覆蓋其他復雜的衍生品市場操作,如信用違約掉期(CDS)、商品期貨和期權、利率期貨和期權等。因此,不排除機構投資者在13F信息之外,還進行了更為復雜的交易。
科技巨頭抱團持倉出現(xiàn)松動
整體而言,二季度美股大型機構投資者對“科技七巨頭”的抱團依然緊密,不過從微觀上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松動跡象。
其中,高盛、貝萊德、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依然全力擁抱科技巨頭,對“科技七巨頭”悉數(shù)加倉;還有挪威和沙特的主權財富基金,都將科技股作為二季度重要的增持選擇。
在個股上,蘋果和微軟似乎更受機構青睞。例如:先鋒領航二季度加倉最多的是蘋果,增倉比例高達14%;高盛二季度對第二大重倉股蘋果的加倉幅度達到19%;貝萊德增持蘋果969萬股,摩根士丹利增持最多的也是蘋果。截至二季度末,微軟是貝萊德、高盛、先鋒領航、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等多家機構的美股第一大重倉股,且它們都在二季度繼續(xù)加倉微軟。
二季度科技七巨頭的加速上漲,制造了華爾街投資者的集體“狂歡”。“逼空式上漲”的背后,不乏關于“科技泡沫”是否到來的討論。直到7月下旬特斯拉和谷歌的財報表現(xiàn)不盡如人意,市場負面情緒一觸即發(fā)。而在此之前,嗅到了危險氣息的機構大佬,早已在二季度有所行動。
本輪的全市場龍頭英偉達,二季度遭橋水、摩根士丹利、柏基投資、高瓴、景林等多家機構減持。其中,高瓴、景林都減持了超過40%的英偉達持倉;著名對沖基金經(jīng)理大衛(wèi)·泰珀也減持了84%的英偉達持倉,還有橋水減持了該股持倉的7%、摩根士丹利減持了180萬股;柏基投資減持了20%的英偉達倉位,小幅減持亞馬遜、META、特斯拉、微軟、谷歌-C,轉而增持了拼多多、網(wǎng)易等股票。
此外,索羅斯旗下的量子基金也減持了亞馬遜26%的倉位,同時賣出57.57萬股谷歌-A股份。先鋒領航、高瓴同時減持了亞馬遜股份。
部分中概股受青睞
除了科技股之外,中概股也是投資大佬們二季度加倉的重要方向,拼多多、阿里巴巴、網(wǎng)易、京東、華住、貝殼、愛奇藝、滿幫、攜程、新東方、騰訊音樂等都不同程度獲得了機構增持。隨著近日中概股財報密集披露,京東、阿里巴巴、貝殼、騰訊音樂等業(yè)績表現(xiàn)不俗,彰顯了中概股在多變市場環(huán)境下的強勁增長動力。
例如,摩根大通在二季度對拼多多、阿里巴巴、愛奇藝等股票有大幅加倉,買入拼多多319.14萬股,持股市值達到11.01億美元;買入阿里巴巴284.10萬股,增持比例高達32%;買入愛奇藝1118.41萬股,增持比例高達72%。
高毅二季度增持較多的公司以中概股為主,包括拼多多、網(wǎng)易、華住、貝殼。其中,拼多多為高毅的第一重倉股,二季度獲增持44.72萬股,增持比例39.29%,持股市值升至2.11億美元,占高毅總持倉的23.89%。
柏基投資在減持英偉達的同時,選擇加倉拼多多34.8萬股,是其當季第二大增倉標的;索羅斯的量子基金則在二季度買入了阿里巴巴102.5萬股和京東127.5萬股,持股市值分別為7380萬美元和3295萬美元。
市場緊張情緒尚未消散
7月以來,全球股市波動加劇。市場認為全球股市的主線似乎是期待越高,跌得越重;期待不高,反而相對抗跌。瑞士百達財富管理股票策略主管Graham Secker認為,由于此前一段時間市場波動性較低,因此投資者對下跌的感受較為劇烈。部分經(jīng)濟學家預計,經(jīng)濟衰退才是最有可能促使美國股市從戰(zhàn)術性回調(diào)進入長期下跌的催化因素。
第三季度原本就是美國股市相對容易震蕩的季節(jié)。數(shù)據(jù)顯示,2023年7月下旬至10月下旬,美股出現(xiàn)約10%的回撤;2022年8月中旬至10月中旬,美股也回撤約19%;2021年9月初至10月初,美股下跌約5%;2020年9月初至9月底,美股也出現(xiàn)約10%的跌幅。今年正逢美國大選,過往經(jīng)驗顯示,美股波動可能會隨選舉日臨近而加劇。1928年以來每逢總統(tǒng)選舉年,衡量市場對美股未來波動率預期的VIX指數(shù)一般都在下半年開始上升,直到11月份舉行選舉。
近日,持續(xù)上漲的標普500指數(shù)幾乎已經(jīng)抹平過去一個月的跌幅。盡管美股市場近期似乎已經(jīng)企穩(wěn),但景順首席全球市場策略師Kristina Hooper認為,緊張情緒尚未消散,而這仍會導致市場波動幅度加劇,不排除市場對一些經(jīng)濟數(shù)據(jù)和地緣局勢發(fā)展做出過度反應。
同時機構仍在觀望更佳的入場時機,美股分析師Graham Secker表示:“如果標普500指數(shù)回落至12個月平均水平附近,且12個月遠期市盈率估值更接近17.9倍的10年平均值,我們會比較愿意增加持倉。”
盡管美國經(jīng)濟面臨衰退風險,但降息預期仍提振了市場。從最新公布的CPI數(shù)據(jù)來看,7月份美國CPI、核心CPI同比均繼續(xù)回落:CPI環(huán)比上漲0.2%,同比增長2.9%;核心CPI環(huán)比上漲0.2%,同比增長3.2%,基本符合市場預期。中金公司分析稱,美國通脹在放緩的道路上取得進展,這是市場所期待的。7月通脹環(huán)比增速反彈主要由房租帶動,表明價格黏性仍然存在,通脹的放緩將是緩慢的。中金公司認為,最新CPI數(shù)據(jù)支持美聯(lián)儲在9月降息25個基點,但不支持更大幅度的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