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商品期權打響衍生品創(chuàng)新的“頭炮”,一來就是一陣響亮的“連環(huán)炮”。1月28日,天然橡膠、棉花和玉米期權交易將掛牌交易,屆時我國商品期權品種將變三為六,實現倍增。同日獲批,同日上市,期權上新的加速度,揭開了中國期權大時代的序幕。
“從破土而出到加速擴容,短短兩年,中國商品期權市場已初露崢嶸!睒I(yè)內人士認為,我國衍生品市場具備廣闊發(fā)展空間,新產品的不斷推出,在帶來新的市場機遇的同時,也將進一步增強期貨行業(yè)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同日獲批 同日上市
證監(jiān)會已于近日批準上海期貨交易所開展天然橡膠期權交易、批準鄭州商品交易所開展棉花期權交易,批準大連商品交易所開展玉米期權交易。天然橡膠、棉花和玉米期權合約正式掛牌交易時間為2019年1月28日。
3個新品種同一天獲批,同一天上市,這在我國衍生品市場發(fā)展歷程上極為少見。
迄今為止,我國商品期權市場總共就3個品種。2017年是國內商品期權元年,當年,豆粕期貨期權和白糖期貨期權先后在大商所和鄭商所掛牌交易。2018年9月,市場又迎來首個工業(yè)品期權——銅期權。隨著玉米、棉花、天然橡膠期權1月28日同步上市——國內商品期權家族成員將增至6個,在數量上實現倍增。
這并不讓人驚訝。不斷增長的風險管理需求,提供肥沃土壤;市場化的監(jiān)管氛圍,提供適宜氣候條件;如此環(huán)境下,衍生品創(chuàng)新自然會開花結果、瓜熟蒂落。
光大期貨期權分析師張毅認為,中國衍生品市場創(chuàng)新發(fā)展是伴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xù)發(fā)展而不斷演繹、不斷深化的!皬2010年中國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實體經濟對于金融服務的需求不斷增加,促使金融創(chuàng)新步伐明顯加快!彼硎。
財通證券研報指出,2018年豆粕、白糖期權市場規(guī)模有較大增長,銅期權上市后表現活躍,期權市場的蓬勃發(fā)展也反映出投資者對于衍生品的需求強勁。有關統計顯示,2018年,三大商品期權總成交量為1885.62萬手,成交額為215.88億元。其中,豆粕期權累計成交量為1300萬手(單邊,下同),累計成交額92.66億元;白糖期權累計成交量459.3萬手,累計成交額34.61億元;銅期權累計成交126.32萬手,累計成交額88.61億元。
市場有呼聲,監(jiān)管有回應,如此才能“一拍即合”。3個期權新品種的獲批上市,也是市場化監(jiān)管思路的進一步彰顯。一德期貨期權分析師霍柔安表示,監(jiān)管層的支持態(tài)度,極大促進了我國衍生品市場的發(fā)展。此外,從衍生品市場的發(fā)展速度來看,監(jiān)管層對于衍生品市場的建設已經由探索階段步入成熟階段。不難預料,在監(jiān)管層的進一步推動下,我國的衍生品市場未來將迎來百花齊放的新時代。
“2019年伊始,證監(jiān)會明確天然橡膠期權、棉花期權、玉米期權將在1月28日上市,三個商品期權新品種的獲批上市,表明我國衍生品創(chuàng)新步入了成熟期,經過近年來的期權品種運行及監(jiān)管實踐,為更多期權品種上市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睆堃阋卜Q。
期權大時代將至
期權作為一種重要的風險管理工具,在成熟衍生品市場中被廣泛應用!皳﨔IA數據,2018年上半年國際市場上場內期權總體交易量達到期貨交易量七成多,我國場內期權市場剛剛起步,與期貨市場規(guī)模相去甚遠,還有廣闊的發(fā)展空間。”張毅表示。
銀河期貨期權分析師金天南表示,隨著更多期權新品種上市,期權被越來越多的投資者熟悉之后,其策略多樣性、行情適應性的特點會被市場逐步認可。衍生品的需求將會日益增多。我國金融衍生品市場雖然后發(fā),但具備廣闊發(fā)展空間。
金天南還稱,近兩年來,金融衍生品市場在品種創(chuàng)新方面有著重大發(fā)展和突破,一方面,期權新品種的有序推出,進一步豐富了我國衍生品市場體系,更好適應了實體企業(yè)多元化風險管理的需求;另一方面,原油期貨的推出,以及鐵礦石期貨、PTA期貨的國際化順利落地,為境外交易者參與國內期貨市場提供了制度保障,以品種創(chuàng)新助推衍生品市場發(fā)展,提高其覆蓋面及影響力。隨著股指期貨的逐步放開及其他金融衍生產品的新增,在有效管理及防范市場風險的前提下,衍生品市場必將有序健康地發(fā)展。
金融以服務實體經濟為天職,多一個品種就多一個服務實體的渠道!澳壳案鱾交易所均對衍生品創(chuàng)新表現出較高的積極性,在各方合力作用下,中國衍生品市場具備巨大的發(fā)展前景。”有業(yè)內人士認為,2019年伊始,期權上新的加速度,揭開了中國期權大時代的帷幕。
“三品種一起掛牌上市,充分說明我國期權市場已進入了快車道,未來發(fā)展速度可能超乎大家的想象。”霍柔安告訴記者。
服務實體經濟添“利器”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將上市的3個期權新品種,相關現貨價格均波動頻繁,且無一例外的都是農產品。市場各方普遍認為,上市新的商品期權,將為相關產業(yè)企業(yè)提供更加精細化的風險管理工具、豐富的策略以及靈活的套保方式,更加有效滿足產業(yè)鏈上下游的現實需求,推動產業(yè)的優(yōu)化和轉型升級。
中國玉米網首席分析師馮利臣表示,期權是原有期貨工具的重要補充,將為相關產業(yè)主體提供重要的“保險”工具。相對于期貨來說,期權買方在鎖定風險的同時,還能保留獲得收益的可能,最大可能的損失為權利金,可能獲得的最大收益卻不受限制,且期權買方無需繳納保證金,可避免使用期貨套保失效時追加保證金的風險,資金成本也相對較低。
與期貨只能根據當時的市場價格成交建倉不同,期權可以指定未來買入或賣出商品的價格,套保者可以通過在眾多行權價中選擇合適的價格,明確未來最高買價或最低賣價,從而能更精準地實現套保目標。企業(yè)也可以利用期權、期貨、現貨形成多樣化的套保組合,進一步降低市場風險。
近年來,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精神,期貨市場不斷探索農業(yè)風險管理新路徑,開展了場外期權、“保險+期貨”等諸多有益嘗試。而“保險+期貨”基本運作原理為:農戶向保險公司購買農業(yè)保險,保險公司向風險管理子公司購買相關品種的場外期權,風險管理子公司利用期貨市場對沖風險。在這種模式下,風險管理子公司存在風險對沖手段單一、對沖成本高、波動率風險無法完全對沖、產生交易滑點和追加保證金風險等問題,試點項目的規(guī)模和范圍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市場人士表示,隨著相關期權上市,市場定價將有更可靠的依據,風險對沖將有更有效的工具,“保險+期貨”將有更便宜的“保費”,從而有助于場外期權和“保險+期貨”模式在更廣范圍推廣。
國泰君安風險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魏峰表示,場內期權能夠有效降低場外期權風險對沖成本,從而減少農戶的保費支出,提升期貨市場支農扶貧的能力和水平。
“通過場內期權對沖農產品價格風險已是國外市場的成功做法。政府以權利金、類似保險費的方式補貼農民,既不影響玉米市場價格形成機制,又能減輕財政補貼負擔,這對我國農業(yè)市場化改革具有重要意義。”浙江物產化工糧化部總經理助理龐沖說。
中證網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證券報、中證網。中國證券報·中證網與作品作者聯合聲明,任何組織未經中國證券報、中證網以及作者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網注明來源非中國證券報·中證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更好服務讀者、傳遞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本網亦不對其真實性負責,持異議者應與原出處單位主張權利。
特別鏈接:中國證券監(jiān)督管理委員會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新華網政府部門交易機構證券期貨四所兩司新聞發(fā)布平臺友情鏈接版權聲明
關于報社關于本站廣告發(fā)布免責條款
中國證券報社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不得復制或建立鏡像 經營許可證編號:京B2-20180749 京公網安備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8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證券報社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不得復制或建立鏡像
經營許可證編號:京B2-20180749 京公網安備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8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