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國基金沈博文:離岸債市場又經(jīng)流動性風險,投資者該何去何從?
近期,華融事件成為離岸債券市場焦點。自3月底華融公告將延遲發(fā)布財報起,該企業(yè)就一直出現(xiàn)在各類新聞標題中,亞洲離岸債市場也跟隨事件的演化而大落大起。4月1日開盤起,華融海外債就大跌100bps;香港復活節(jié)假期后,市場出現(xiàn)恐慌情緒,華融美元債券繼續(xù)下跌近200bps,并逐步蔓延至其他國有資產管理公司、國企和央企債;此后市場呈現(xiàn)單邊下跌趨勢。至此,亞洲債市場流動性面臨嚴重問題,部分城投債對負面消息產生劇烈反應產生較大跌幅,房地產債長端也受到流動性影而明顯下跌。15日下午出現(xiàn)明顯轉折,隨著媒體多方方案報道出現(xiàn),市場做出了正面解讀,伴隨著流動性的回歸,相關受波及債券也迅速反彈,做多情緒空前高漲。目前,多數(shù)債券已調整至正常狀態(tài)。
短短的半個月內,亞洲離岸債市場就經(jīng)歷了從擔憂到恐慌再到恢復的全過程,可謂驚險刺激。這場流動性危機究竟是如何形成的?究其原因,主要是三個方面:一是事件主體存量債券體量大、期限結構全,從幾個月至永續(xù)均有分布。二是該主體債券持有人結構特殊,真正的長期持有人主要以境內銀行或金融機構為主,在事件演變過程中,中資機構出于風險敞口的考量,多數(shù)以賣出為主。外資雖有一定交易意愿,但承接能力明顯不足。隨著債券價格的持續(xù)下跌,外資機構的購買意愿也在持續(xù)降低。三是海外債券市場的交易模式不同于境內。海外債券市場交易主要采用OTC交易模式,與境內不同的是,經(jīng)紀商和交易商往往在交易過程中會占用其自身的資產負債表來購買和賣出債券,因此當交易商手中持有的債券出現(xiàn)大幅下跌,其資產負債表明顯縮水,從而面臨被迫降低持有債券的敞口,同時其交易其他債券的意愿也顯著降低。
此次市場快速下跌和反彈不免讓人回憶起去年3月中資美元債由于流動性缺失而產生的市場變化。不同的是,去年是整體市場的流動性缺失導致全面下跌,而此次則是由單一事件誘發(fā)的市場流動性受限,但債券品種的下跌幅度差異較大;相似的是,流動性風險導致的市場影響往往在流動性恢復后能夠快速修復,給與投資人較好的入場機會。因此,投資者應加強市場研究,識別市場波動的影響因素,并作出合理應對。
富國全球債QDII和富國亞洲收益?zhèn)鵔DII主要投資于海外債券市場,在此次的流動性影響中,規(guī)避了關鍵品種的大幅下跌,并適時在錯殺資質較好的債券時增加了配置。未來富國將繼續(xù)堅持穩(wěn)健的投資理念,力求為投資人獲得風險調整后的收益最大化。
(本文作者為富國全球債QDII、富國亞洲收益?zhèn)鵔DII等基金基金經(jīng)理 沈博文;以上內容及觀點僅供參考,不代表基金未來運作配置,文中數(shù)據(jù)來源于Wind。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